现在科学研究却已经有了创收压力”和“商业色彩”去年,以前的科研人员至少不用为科研经费发愁。中国科协委托人事部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开展了科技工作者权益保证状况调查”受访的科技工作者认为,自身的权益保证状况仅仅比个体户、工人、农民这三个群体的状况好一些。李国杰承认,与过去相比,现在科研人员必需具备更加全面的素质、更强的竞争能力”
还有不少值得大家关注并应尽快改进完善的地方。中国计算机学会主办的中国计算机事业创立50周年纪念大会上,现在计算机领域。张效祥在回顾过去所取得的效果后,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现存的一些问题,产学研结合不紧,研究开发低水平重复较为普遍,效果转化阻力较大,自主创新能力不高,计算机核心关键技术和配件掌握在他人手里,废品附加价值低,软件企业数量不少但规模化缺乏,国内主流软件及CPU等市场基本为别人占领,外国企业生长艰难,计算机应用的区域不平衡明显,数字鸿沟有扩大之势”等等。而这些问题归根结底都与目前创新价值链上各环节间的分工与协作不够有紧密的联系。
中科院计算所所长李国杰院士非常认同。接受《科学时报》采访时表示:与计算所初创时的'全国大协作’相比,对张效祥的观点。现在情况迥然不同。如今一个项目批下来后,如果有多家单位参与,那首先想到就是如何分经费。而且,做完项目后,知识产权的归属、谁负责技术转让等一系列问题都会呈现。说到这一点,李国杰感慨万千。
更多地要讲分工,李国杰认为:对科研单位和大学来说。而不是竞争。值得借鉴的国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计算机技术之所以能够快速发展,就是得益于政府的投入和精心的组织。五六十年代,国的R&D研究与发展)投入占GDP比重平均为1.28%最高的年份达2.32%比现在投入比还要大(今年刚到1.3%国第一代领导人对自主创新和发展科技的重视水平显而易见。而且,各国发展史标明,如果一个国家的R&D投入占GDP投入2%以下,那么政府的研发投入在50%以上,而我国家是30%
政府的主导作用不只同样要体现在科技投入上,50年后的今天。还要表示在制定战略规划、营造公平竞争的产业环境和促进产学研合作等方面。市场看不见的手和政府看得见的手两手都要硬。李国杰告诉记者,最近国家通过“863等计划不时增加科技投入,但对计算机产业发展还缺乏整体谋划。以计算所为例,计算所一年的科研经费约两个亿,除了中科院划拨的两三千万元以外,剩下的都要靠自己争取。有时候,申请一个项目要和几十家单位竞争,每年光是搞经费就要花很大的精力。
非久居之乡,归去来兮…为了选择真理,梁园虽好。应当回去;为了国家民族,应当回去;为了为人民服务,也应当回去!1950年2月,已是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教授的华罗庚放弃待遇优厚的职位,下决心回国。回国途中,发表了这封《致中国全体留学生的公开信》全球各地的中国留学生中激起了强烈的反响。
绕道瑞典、芬兰和苏联的西伯利亚回到北京;获得美国斯坦福大学电子学博士学位的范新弼当时已在电子器件的研究与应用上获得了八项美国专利,于是刚刚获得英国爱丁堡大学博士学位的夏培肃与丈夫一同学成归国;已在丹麦哥本哈根无线电厂工作的吴几康。但他也辗转回国;从苏联进修归来的张效祥,坚持中国一定要有自己的计算机事业,中国研制与生产计算机,建立和培养中国自己的科研队伍…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科学家作出了最好的诠释。一流科学家首先要热爱自己的祖国,什么是一流的人才?李国杰认为。将自己看做普通的一员,与中国的老百姓一起同甘共苦。李国杰说,与之相比,现在有些人写了几篇文章、出了点儿效果,就要求国家出高薪将他养起来,这样的人是绝对不具备一流人才的基本素质的
现在中国还需要一批这样“维护国家利益的科学家”不过,认为。与五六十年代相比,现在很多科研人员报效祖国的动力和愿望还是一样的但面对的问题和困难却更多了李国杰毫不讳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