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世纪80年代,世界气象学组织(WMO)、世界卫生组织(WHO)以及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等国际组织,就曾对全球环境变化等问题发起和组织了“大气本底污染监测网(BAPMON)”和全球监测系统,并在全球设定了2000多个台站。我国是参加国之一,为获得有关大气成分及污染气体的全球区域背景值及其变化趋势提供相关材料。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近年来积极参与了国家科委组织的温室气体通量、浓度及有关过程的专项研究,面对全球对温室气体减排和大气环境治理的迫切需求,国家质检总局近年来多次立项对温室气体、大气环境监测气体中相关组分开展专题研究,以求提供对监测进行有效质量控制和计量保证、在国际上具有可比性的温室气体标准物质。同时为达到国际上的可比与互认,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代表国家计量实验室参加了国际计量委员会(CIPM)中物质量咨询委员会(CCQM)组织的世界各国参加的评价各国气体制备能力及测量能力的国际比对,以达到温室气体、环境监测气体成分量值的等效性,同时建立我国监测基准气体组以确立该气体标准物质的复现程序及保存方法。
目前,我国大气环境相关气体对气候的影响已列入《中国21世纪议程》,用于评估气候变化的影响与适应对策和措施的研究,同时用于评价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技术方案选择并进行技术经济分析,确立中国未来温室气体减排的各种替代方案。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政府对全球重大环境问题给予了高度重视,并组织国内专家开展了气候变化的多项研究。有关专家预言,面对气候变化,除了采取相应措施减缓气候变暖的趋势外,我们还需采取适应性的措施,应对气候变化。预计目前全球温室气体减排的根本出路是新能源技术上的突破与创新,只有当太阳能等新能源的生产成本降低,以致价格可以和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有竞争优势时,温室气体、环境气体排放引起的气候问题才能得到根本解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