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基本原理
经典的DTA的基本原理是,将试样和参比物(一种热惰性物质,如a-Al2O3)置于以一定速率加热或冷却的相同温度状态的环境中,记录试样和参比物之间的温差△T与时间或温度的关系。DTA的两根热电偶反向串联,热电偶的两个输出端所测的热电动势对应于△T。传统的DTA的热电偶直接插到试样或参比物内,热电偶与试样均会被污染。现代的DTA一般热迪大炉子加热试样与参比物周围气氛,因而容易得到较线性的仪器基线,但稳定仪器需时较长。总之DTA的优点是能用于高温测定(最高温度可达1500℃,有的仪器甚至达2400℃,但测量灵敏度较差,适合于矿物、金属等无机材料的分析,一般用作定性分析,定量准确性较差。
DSC仪器则分为两种,一种是热流型,另一种是功率补偿型。前者的原理与DTA类似,定量也是通过△T换算,只是热电偶紧贴在试样或参比物支持器的底部,有的仪器试样和参比物分设独立的加热器。由于这种设计减少了试样本身所引起的热阻变化的影响,加上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其定量准确性较传统的DTA好,所以又被称为定量DTA。而功率补偿型DSC的原理特别。在程序控温的过程中,始终保持试样与参比物的温度相同,为此试样和参比物各用一个独立的加热器和温度检测器。当试样发生吸热效应时,由补偿加热器增加热量,使试样和参比物之间保持相同温度;反之亦然。然后将此补偿的功率直接记录下来,它精确地等于吸热和放热的热量。在仪器上使用周波信号源,正半周控制线性升(降)温,负半周控制试样和参比物的温差为零,从而巧妙地使两个不同的控温回路几乎同时运转。
DSC的分辨率、重复性和准确性均较好,更适合于有机物和高分子材料的分析,测定温度范围为一170-700℃(有的仪器也可达高温)。不仅用于定性分析,还能用于定量分析。
典型的DTA和DSC曲线分别示于图,两种曲线所测的转变和热衪ml">定量分析。
典型的DTA和DSC曲线分别示于图,两种曲线所测的转变和热效应是相似的。由于各仪器所设定的吸热/放热方向不同,所以曲线上必须注明吸热(endo)和/或放热(exo)的方向。转变温度取值有时以峰最大值为准;但有时以峰起始温度(onset)为准,即取基线与峰前沿的切线的交点。而烩对应于曲线与基线包围的面积,如图的阴影部分。玻璃化转变温度(爪)一般取起始温度或中点(midpoint)。
需要说明的是,DSC记录的是热流速率((dH/dt或dQ/dt)对温度的关系曲线,热流速率的单位可以是W(即J·s-1)或W·g-1,后者与试样量无关,又称为热流量。横坐标有时采用时间代替温度,特别是做动力学研究或恒温测定时。
DTA或DSC提供的主要信息是:
(1)热事件开始、峰值和结束的温度(由曲线的横坐标提供)。
(2)热效应的大小和符号(分别由峰的面积和方向提供)。
(3)参与热事件的物质的种类和量(分别由转变温度值和峰面积提供)。
由于峰面积A与热效应△H成正比,即
△H=k·A/m
式中m为试样质量,k为仪器常数。用已知质量的高纯锢(99.999%)的熔化峰面积和熔化热(28.59J/g)求出k值,然后再利用该k值计算未知物的热效应。高纯铟(熔点156.634℃)还用于仪器的温度校正。反过来,已知△H便可以求得参与热事件的物质的质量m。
此外,DSC的纵坐标热流Y样/Y标=m样/m标速率dH/dt(简写为Y)与试样的瞬间比定压热容Cp成正比,即
dH/dt=mCpdT/dt (1一1)
式中m为试样质量,dT/dt为升温速率。因而DSC可用子测定试样的比定压热容。在相同条件下测定试样和标准物(通常用合成蓝宝石,即高纯a-Al2O3)的DSC曲线,在某一温度下,求得DSC曲线纵坐标的变化率Y样和Y标(与空白基线相比),按下式求得未知试样的比定压热容:
Y样/Y标=m样Cp样/m标Cp标
玻璃化转变时比热容有突变,曲线上表现为基线偏移而出现的一个台阶,从而可用于测定玻璃化转变温度。
从式(1-1)还可以看出,纵坐标与试样质量或升温速率均成正比。于是控制适当的试样质量和升温速率是很重要的。一般试样量以5-10mg为宜,标准升温速率为10°C·min-1。试样较多时灵敏度较高,但分辨率下降,前者影响较大。升温速率较慢时分辨率较高,但灵敏度下降,两者影响都大。因而,一般选择较慢的升温速率以保持好的分辨率,而以适当增加试样量来提高灵敏度。
二 应用
总体来说,DTA/DSC的应用可分物理转变和化学反应两大类。物理转变包括结晶/熔融、固一固转变(如多晶形转变)、液一液转变、液晶相转变、升华、汽化、吸附、脱附、玻璃化转变等,化学反应包括氧化/还原、异构化、解离、脱水、聚合、交联、分解等。因而DTA/DSC可测定各转变的温度和转变焙、反应热、比热容与玻璃化转变温度、结晶度、结晶动力学、反应动力学、纯度、相图、热稳定性等等。
熔融、汽化、升华、析出、脱水、脱附、还原等为吸热过程,而结晶、吸附、氧化、化学吸附、聚合、交联等为放热过程。分解或其他化学反应有的吸热,有的放热。晶形转变或液晶相转变取决于有序程度的变化方向,从有序程度较高向较低的转变为吸热过程,反之亦然。
以下分别举无机物、有机物和聚合物的实例予以说明。
1.硫黄的各种相变
温度113-℃出现的吸热峰是由于正交晶形转变成单斜晶形引起的;温度124℃的吸热峰是熔化峰;温度179℃的峰则归属于液体硫的进一步转变(即液一液转变);最后汽化峰的温度为446℃。
2.石英的晶形转变
石英的a—β’,β’~β晶形转变,升温时是吸热峰,降温时是放热峰。冷却时峰的位置出现在较低温处,这种现象称为过冷。过冷现象经常出现在结晶/熔融转变中,降温时的结晶峰比升温时的熔化峰温度要低得多,过冷度达20-30℃以上。但对于玻璃化转变,只要升、降温速率一致,转变温度能重现。
3.巧克力的品质鉴别
正品巧克力主要含可可脂V型结晶,在29.5℃呈现单一的熔融吸热峰,口感较好。次品巧克力在28.3℃和32.9℃存在两个吸热峰,分属可可脂V型和Ⅵ型晶体的熔融吸热峰,口感较差。
4.环氧树脂的固化
市售AB胶是环氧树脂与固化剂的二组分黏接剂。是混有固化剂的环氧树脂的DSC曲线,第一次加热时观察到玻璃化转变为64℃(叠加有应力松弛吸热峰),固化放热峰出现在很宽的温度范围内,峰值约为150℃。再次加热时没有观察到固化峰,而玻璃化转变温度向高温移动至100℃(交联使玻璃化转变温度提高),说明经第一次升温固化已趋于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