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物质的制备
候选物:候选物的选择应满足适用性、代表性,以及容易复制的原则。 候选物的基体应和使用的要求相一致或尽可能接近。候选物的均匀性、稳定性以及特定特性量的量值范围应适合该标准物质的用途。系列化标准物质特性量的量值分布梯度应能满足使用要求,以较少品种覆盖预期的范围。候选物应有足够的数量,以满足在有效期间使用的需要。
制备根据候选物的性质,选择合理的制备程序、工艺,并防止污染及待定特性量的量值变化。对待定特性量不易均匀的候选物,在制备过程中除采取必要的均匀措施外,还应进行均匀性初检。候选物的待定特性量有不易稳定趋向时,在加工过程中应注意研究影响稳定性的因素,采取必要的措施改善其稳定性,如辐照灭菌、添加稳定剂等,选择合适的贮存环境。当候选物制备量大,为便于保存可采取分级分装。最小包装单元应以适当方式编号并注明制备日期。最小包装单元中标准物质的实际质量或体积与标称的质量或体积应符合规定的要求。
标准物质的均匀性检验
不论制备过程中是否经过均匀性初检,凡成批制备并分装成最小包装单元的标准物质,必须进行均匀性检验。对于分级分装的标准物质,凡由大包装分装成最小包装单元时,都需要进行均匀性检验.
抽取单元数目对样品总体要有足够的代表性。抽取单元数取决于总体样品的单元数和对样品的均匀程度的了解。当总体样品的单元数较多时,抽取单元数也应相应增多。当已知总体样品均匀性良好时,抽取单元数可适当减少。抽取单元数以及每个样品的重复测量次数还应适合所采用的统计检验要求。当总体单元数少于500时,抽取单元数不少于15个,当总体单元数大于500时,抽取单元数不少于25个。对于均匀性好的样品,当总体单元数少于500时,抽取单元数不少于10个;当总体单元数大于500时,抽取单元数不少于15个。
标准物质取样方式
在均匀性检验的取样时,应从待定特性量值可能出现差异的部位抽取,取样点的分布对于总体样品应有足够的代表性,例如对份状物质应在不同部位取样;对圆棒状材料可在两端和棒长的1/4、1/2、3/4部位取样,在同一断面可沿直径取样。对溶液可在分装的初始,中间和终结阶段取样。当引起待定特性量值的差异原因未知或认为不存在差异时,则进行随机取样。可采用随机数表决定抽取样品的号码,随机数表见附录1。对具有多种待定的特性量值的标准物质,应选择有代表性的和不容易均匀的待侧特性量值进行均匀性检验。选择不低于定值方法的精密度和具有足够灵敏度的测量方法,在重复性的实验条件下做均匀性检验。待定特性量值的均匀性与所用测量方法的取样量有关,均匀性检验时应注明该测量方法的最小取样量。当有多个特定性量值时,以不易均匀待定特性量值的最小取样量表示标准物质的最小取样量或分别给出最小取样量。根据抽取样品的单元数,以及每个样品的重复测量次数,按选定的一种测量方法安排实验。推荐以随机次序进行测定以防止系统的时间变差。选择合适的统计模式进行统计检验。
检测单元内变差与测量方法的变差,并进行比较,确认在统计学上是否显著。检测单元间变差与单元内变差,并进行比较,确认在统计学上是否显著。判断单元内变差以及单元间变差,统计显著性是否适合于该标准物质的用途。相对于所用测量方法的测量随机误差或相对于该特性量值不确定度的预期目标而言,待测特性量值的不均匀性误差可忽略不计,此时认为该标准物质均匀性良好。待定特性量值的不均匀性误差明显大于测量方法的随机误差,并是该特性量值预期不确定度的主要来源,此时认为该物质不均匀。待测特性量值的不均匀性误差与随机误差大小相近,且与不确定度的预期目标相比较又不可忽略,此时应将不均匀性误差记入总的不确定度内。
需要对每个单元样品单个定值的标准物质(如渗透管等),均匀性检验仅按9.1执行。需要对每个单元样品单个定值且单元又是整体使用的标准物质则不存在均匀性检验。
标准物质的稳定性检验
标准物质应在规定的贮存或使用条件下,定期地进行待定特性量值的稳定性检验。 稳定性检验的时间间隔可以按先密后疏的原则安排。在有效期间内应有多个时间间隔的监测数据。当标准物质有多个待定特性量值时,应选择那些易变的和有代表性的特性量值进行稳定性检验。选择不低于定值方法精密度和具有足够灵敏度的测量方法进行稳定性检验,并注意操作及实验条件的一致。考察稳定性所用样品应从分装成最小包装单元的样品中随机抽取,抽取的样品数对于总体样品有足够的代表性。
按时间顺序进行的测量结果在测量方法的随机不确定范围内波动,则该特性量值在试验的时间间隔内是稳定的。该试验间隔可作为标准物质的有效期。在标准物质发放期间要不断积累稳定性数据,以延长有效期。 一级标准物质有效期应在1年以上或达到国际上具有先进水平同类标准物质的有效期限。本文分3部分此文章未完结详情请看:国家一级标准物质技术规范定值和标准物质证书定值结果的表示包装与贮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