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物质和有证标准物质于1977年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首次提出,随后经过多次修改,1992年10月在日内瓦召开的国际标准化组织和标准物质委员会第16次会议讨论修改了由A.J.Head博士提交的关于标准物质的陈述,批准通过了国际标准化指南30,在指南30中就标准物质和有证标准物质作出了定义。
(1)标准物质的基体组成与被测样品的组成越接近越好,这样可以消除方法基体效应引入的系统误差;
(2)标准物质的准确度应比被测样品预期达到的准确度高 3~10 倍;
(3)分析方法的精密度是被测样品浓度的函数,所以要选择浓度水平适当的标准物质;
(4)取样量不得小于标准物质证书中规定的最小取样量。用途:
(1)评价监测分析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研究和验证标准方法,发展新的监测方法
(2)校正并标定监测分析仪器,发展新的监测技术;
(3)在协作实验中用于评价实验室的管理效能和监测人员的技术水平,从而加强实验室提供准确、可靠数据的能力;(4)把标准物质当作工作标准和监控标准使用;
(5)通过标准物质的准确度传递系统和追溯系统,可以实现国际同行间、国内同行间以及实验室间数据的可比性和时间上的一致性;
(6)作为相对真值,标准物质可以用作环境监测的技术仲裁依据;
(7)以一级标准物质作为真值,控制二级标准物质和质量控制样品的制备和定值,也可以为新类型的标准物质的研制与生产提供保证。
按照“国际通用计量学基本术语”和“国际标准化组织指南30”,标准物质有如下定义:
标准物质(Reference Material,RM):具有一种或多种足够均匀和很好确定了的特性值,用以校准设备,评价测量方法或给材料赋值的材料或物质。
有证标准物质(Certified Reference Materia1.CRM):附有证书的标准物质,其一种或多种特性值用建立了溯源性的程序确定,使之可溯源到准确复现的用于表示该特性值的计量单位,而且每个标准值都附有给定置信水平的不确定度。
基准标准物质(Primary Reference Materia1.VIP(pr)M):这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国际计量委员会(CIPM)于1993年建立了物质量咨询委员会(CCQM),在1995年的物质量咨询委员会会议上提出了如下定义:一种具有最高计量品质,用基准方法确定量值的标准物质。
基准方法(Primary Method of Measurement,PMM):具有最高计量品质的测量方法,它的操作可以完全地被描述和理解,其不确定度可以用国际单位制(SI)单位表述,测量结果不依赖被测量的测量标准。
标准物质具有2个显著特点:量值准确性和用于计量目的。这就澄清了标准物质的某些模糊概念,把那些不是用来校准计量器具和计量方法,同时也没有量值准确度要求的“产品系列标准样品”(如棉花、粮食、毛、麻等产品标准样品)与标准物质区别开来。标准物质是具有正确量值的丈量标准,它在化学丈量、生物丈量、工程丈量与物理丈量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标准物质具有以上特点。国民经济的许多部门,包括工农业生产与科研部门都需要标准物质样品。如标准物质用于工业生产过程的自动监测,产品检验,农产品残毒分析,土壤分析,环境保护,临床分析,进出口货物的检验以及各种科学研究等等
|